close
行政院衛生署於民國八十七年至九十一年委託中央研究院辦理「第二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計畫業已完成,此次調查對象為65歲以上老人及6-12歲之學童。繼去年十一月行政院衛生署發表老人營養調查結果後,大家期盼已久的國小學童營養調查結果也終於出爐。針對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問卷2,419份;體檢2,475份)進行營養調查結果顯示,男學童的熱量及多種營養素(除維生素C之外)攝取量均較女學童高,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平均攝取量分別佔總熱量之15-16%、30-31%、53-54%,約有一半學童的脂肪攝取過高,而有六成以上學童醣類攝取過少。在其他營養素攝取方面,雖維生素A、B1、B2、B6、C、菸鹼酸等攝取量均達到本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建議量之上,但有多數學童的鈣質攝取量均不足,只達到DRIs之50~60%,另外有一半以上的四至六年級女學童,鐵攝取量未達到DRIs之建議量。而膽固醇及鹽均超過本署之建議量。
從六大類食物中所攝取的各類營養素來看,在主食類方面:6~9歲男、女學童每天分別攝取五穀根莖類及其加工類製品共9、8份;10~12歲攝取12、10份。蔬菜、水果類方面:6~9歲學童蔬菜的攝取將近1.5份、水果1份,10~12歲學童蔬菜的攝取2份,水果1.5份,以山地的蔬果攝取量最少。在肉、魚、蛋、豆類方面:6~9歲男、女學童每天分別攝取6、5份,10~12歲分別為7、6份。膽固醇平均每天攝取338mg,蛋與豬肉製品為其主要來源,分別提供40﹪、17﹪的膽固醇。在奶類方面:平均每天喝0.7份奶類,以山地孩童奶類攝取量最低,一天僅喝0.2杯奶。
由此次學童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學童的營養呈現有不均衡的現象,包括:攝取過多的肉、魚、蛋、豆類的情形,而主食類、蔬果類與奶類則有不足的現象。由於學童不均衡的飲食型態,會影響學童對各種營養素的攝取,因此本署建議家長輔導孩子認識食物種類及營養價值觀念,以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為首要步驟,另外父母應為學童選擇適當的點心及飲料,如:牛奶、豆漿、蛋、三明治、水果等,而一些含有過多油脂、糖或鹽的食物均不適合做為學童的點心,如薯條、洋芋片、炸雞、奶昔、奶油蛋糕、巧克力、汽水和可樂等。另外學童在各種營養素攝取中,以鈣質攝取最為不足,本署建議學童在日常生活中,可多攝取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如:牛奶及其乳製品、小魚(連骨進食)、魚乾、蝦類、蛤及牡蠣等,另外豆類、豆製品及深色蔬菜等,亦為鈣質的食物來源。
此次調查結果相當豐富完整,本署亦將於近期內陸續發表學童之營養素生化狀況、學童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及膳食補充品等相關結果,相關資訊可在行政院衛生署網站或食品資訊網查詢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明萱 的頭像
    明萱

    明萱營養天地

    明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