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肝硬化飲食及營養照護
由於慢性肝炎反覆發作之侵襲,或其他肝疾病之損傷,肝臟出現許多纖維組織,將肝小葉包圍且範圍逐漸擴大,導致肝細胞無法再生,整個肝臟表面成顆粒狀凹凸不平,並逐漸變硬,便是肝硬化。
肝硬化併發症有門靜脈高血壓、腹水、肝性腦病變、腎功能不全及肝腎症候群、肝性骨病變等等。
肝硬化應肝臟受損會有黃疸、黃疸性的鞏膜,又因為凝血酶原的製造不全,造成淤青、掌紅斑。而蛋白質製造也會受影響,會產生肌肉耗損、肌肉運動障礙。門靜脈高血壓使得腹水、臍圍靜脈區張,且易有蜘蛛血管瘤,還會有睪丸萎縮、禿髮、女樣男乳、毛髮分布改變。
肝硬化之內在症狀:腦性病變、食道靜脈瘤、門脈高血壓、肝硬化、肝腎症狀、茶色尿液、灰色糞便。
1. 門靜脈高血壓 Portal hypertension:門靜脈上升,導致腸胃道靜脈區張,易造成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合併症之一。急性出血期無法給於腸道營養,治療上可以採用內試鏡硬化治療,或施行分流手術。止血後,給於低纖維流質飲食,少量多餐並避免含酒精的飲料。
2. 腹水Ascites:因門脈壓上升導致大量水分蓄積在腹腔,且白蛋白合成降低,也會無法維持血液正常膠體滲透壓,造成組織間隙的水分滯留。此時必須限制納的攝取,若使用利尿劑時要注意電解質的平衡。若有做分流手術,會造成蛋白質的流失,必須在適當的補充蛋白質。
3. 肝性腦病變 Hepatic or portal systemic encephalopathy:原因腸胃道出血、尿毒症、感染、便秘、水分及電解質不平衡及高蛋白飲食,主要產生神經系統及行為異常,可分為四個時期意識不清、嗜睡,失去方向感有異常的行為、胡言亂語,有攻擊性的行為,最後會昏迷。
(1) 氨素:肝性腦昏迷之發生病因十分複雜,血中氨素之升高應只是蛋白質代謝異常的表症之一。
(2) 神經傳遞介質:臨床上,肝病患者中樞神經之神經傳遞介質(neurotransmitters),尤其是與氨基有關者,若發生障礙便會引起肝性腦昏迷現象。
(3) 氨基酸失衡:當肝硬化或其他肝臟疾病造成肝功能衰竭,氨基酸代謝異常導致各種氨基酸失衡,造成氨基酸有關之神經細胞功能障礙,應是肝性腦昏迷的主要原因。
(4) 中性氨基酸和支鏈氨基酸:支鏈氨基酸(BCAA)以及Phe、Tyr、未被白蛋白圍繞的Tyr、Met及His等中性氨基酸,可經由L系統,通過血腦障壁(BBB),通過的量則是依照自由競爭法則。
(5) 氨素上升
(6) LNAA上升
肝病患者之營養素需求
1. 肝病患者之能量需求
(1) REE:肝病患者之REE稍高,約25~30 kcal/kg/day,加上日常活動所需,能量需求及供應,可達35~40kcal/kg/day。有腹水的病患,需排除腹水之體重,依理想體重計算,且其基礎代謝率需要增加10 %,需要量也跟著增加。
(2) 能源物質:基本上,肝病患者能源物質之利用,以葡萄糖之利用率為主,雖因胰島素及升糖素變化影響,葡萄糖之利用率稍降,但葡萄糖能為主要之能源物質。脂肪酸之利用效率,雖不如葡萄糖,能可適量供應,尤其是中鏈脂肪酸之供應,可提供高熱量低水量之需求。
(3) 低血糖:嚴重肝病患者,常可見到低血糖現象,肝硬化明顯者,嚴重低血糖狀態(50 mg/dL)占50 %,尤其外加侵入性診斷治療過程,或感冒、出血、手術、腎功能變差等壓力,低血糖將更明顯。故肝病患者需隨時監控血糖,不足需隨時補充大量葡萄糖。
2. 肝病患者之蛋白質需求
(1) 蛋白質需求:肝病由於肝細胞合成蛋白質能力差,全身代謝量又高,故蛋白質之需求比平時高,可達1.5~1.7 g/kg/day以上。
(2) 肝病之蛋白質代謝不良原因:肝細胞合成蛋白質量減少、蛋白質異化作用增加、氨基酸可作為糖質新生之原料而使消耗增加、腹水量大造成血清白蛋白減少、因門靜脈高血壓造成腸胃道出血,喪失血中之血球及血漿蛋白等。
(3) 氨素平衡:正常人0.8~1 g/kg/day;肝病初期1.2 g/kg/day;增加為正氮平衡1.7 g/kg/day以上;肝硬化或肝衰竭,缺乏蛋白質將更嚴重,但為防止肝昏迷現象,反而需限制氨基酸或蛋白質供應。一般建議肝病患者之蛋白質供應量為1.5 g/kg/day。
3. 肝病病患與PCM
(1) 因肝病病患有噁心、厭食、飽感、味覺錯亂或飲食限制、消化不良、蛋白質代謝異常等原因,肝病病患容易併發PCM之營養不良狀態。酒精性肝病或肝硬化者PCM發生率高達34~82 %。肝衰竭時,更100 %引發PCM現象。
(2) PCM會引起負氮平衡,使免疫力降低、肝腦病變等,這些患者若給予適當之營養治療,很明顯可改善肝功能、免疫力、肝性腦昏迷發生率、手術成功率乃至存活率等。
4. 肝病病患之維生素需求
(1) 肝病時,由於肝功能受損,連帶許多維生素代謝受損,引發許多維生素缺乏之併發症。如:缺乏葉酸、B12會引起貧血;缺乏B1、B6、B12會引起神經炎;缺乏B1嚴重時,會引發神智不清、肌運動失調等神經症狀;缺乏Vitamin A會引發夜盲症。
(2) 酒精性肝病容易缺發維生素B6。
(3) 肝硬化時B12及葉酸容易缺乏。
(4) 鋅代謝不良時,會影響Vitamin A之運輸蛋白,導致Vitamin A移不出肝細胞。
(5) 膽汁鬱滯時,因脂肪代謝不良,可連帶引起脂溶性維生素A、D、E、K之缺乏。
(6) 據統計,肝病病患缺脂溶性維生素者佔40 %,缺維生素B群者佔10 %,缺葉酸者佔17 %。
各類肝病之營養治療
1. 營養治療肝病之目標:肝病之治療,除了內科用藥、外科手術外,足夠的休息及規律生活,勿太勞累也相當重要。此外,營養醫療可增進體力,調整代謝之異常反映等,也是肝病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
(1) 營養支持:補充氨基酸、熱量。
(2) 避免體內蛋白質消耗。
(3) 矯正PCM造成的體能流失。
(4) 促進肝細胞再生。
(5) 改善肝細胞功能。
(6) 預防肝昏迷現象。
(7) 改善免疫力、減少感染率。
(8) 減少住院日,改善生活品質。
(9) 活更久更好!
2. 營養供應途徑考量原則
(1) 肝病患者營養補充途徑:經口飲食、on NG、ND、NJ(食靜脈區張者不適合),胃、空腸造口(腹水、外滲、腹膜炎不適合)、PPN(補充口攝、管灌之不足,補充氨基酸,限水限鹽)或TPN。
(2) 由口攝食:基本上能以口進食最好。肝病患者常有食慾不振、厭食正等症狀,若攝取量不足,應飲食秘訣增加。如:少量多餐、濃縮型流質飲食、變化烹調方式、先固體再液體飲食、早餐食慾好,份量可增加、晚上適量甜點,防低血糖。
(3) 鼻胃管(NG):若能無法口攝足夠飲食,則可由鼻胃管強迫灌食。因長時期之營養供應,胃腸道飲食比靜脈輸液好,故應盡量以胃腸道飲食為之。
(4) 靜脈營養(PN):短暫之不足,可由周邊靜脈營養供應暫時維持,若太久無法口攝或鼻胃管灌食,可考慮胃造口或空腸造口。
(5) 全靜脈營養(TPN):腸胃出血嚴重或腸衰竭時,只好靠全靜脈供應。
(6) 飲食內容:醣類約300~400 g/day,可供應熱量,以五穀根莖類為主,可加甜食、精緻糖,以增加食慾。蛋白質約1~1.5 g/kg/day,優質蛋白質如蛋白、牛奶、瘦肉、豆類等均為上品,而富含高濃度支鏈氨基酸(BCAA)及麩氨酸(Glu)的奶類更好。脂肪不必限制太嚴格,只有黃疸病患才需限制,易消化之脂肪食品如:奶油、乳酪、蔬菜油均為上品,需避免油炸、油膩的食物,而富含中鏈脂肪酸(MCT)之脂肪食物更好
3. 肝硬化:此時期病患低血糖現象相當普遍,且由於胰島素及升糖素之逆質變化,葡萄糖利用效率降低,RQ值下降,表示脂肪之使用比率增加,但較易引起酮酸症,飲食仍以澱粉、醣類為主,應採取少量多餐方式。
(1) 肝硬化穩定期:熱量需求為30~40 kcal/kg/day,以醣類為主食,脂肪(.尤富MCT者)可多吃,蛋白質供應以1~1.5 g/kg/day為原則。綜合維生素包括Vitamin A、B群、C、D、E、K均很重要,自然食物中富含鋅、鐵、鈣者也很重要,應避免人工防腐劑之食品。
(2) 肝硬化腹水期:需限制水分之攝取,以免造成腹水更嚴重。水分限制每日量約在1~1.5 L之間。需限制鈉之攝取,以防止滲入腹水同樣造成腹水更嚴重,同時需防止因利尿劑之留鈉排鉀作用,引起高血鈉現象。住院中限鈉在0.25~1 g/day之間,居家則較不易,但也應嚴格限制在2~5 g/day之間,日常飲食調配可以低鈉高鉀之代鹽為之。日常生活中,牛奶及麵包都含鈉量大,需減少這類飲食。需多吃富含鉀離子之食物。哈密瓜、香蕉、木瓜、奇異果等含鉀量高,應鼓勵多吃,尤其是利尿劑使用期間。
(3)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期:主要因肝硬化引起腸胃道靜脈區張所致。此時若以口攝食,需注意用軟質飲食,如:蒸、燉方式較佳,病患需細嚼慢嚥。為了避免便秘,高纖食物也要定期給予,但非太粗糙之纖維。
由於慢性肝炎反覆發作之侵襲,或其他肝疾病之損傷,肝臟出現許多纖維組織,將肝小葉包圍且範圍逐漸擴大,導致肝細胞無法再生,整個肝臟表面成顆粒狀凹凸不平,並逐漸變硬,便是肝硬化。
肝硬化併發症有門靜脈高血壓、腹水、肝性腦病變、腎功能不全及肝腎症候群、肝性骨病變等等。
肝硬化應肝臟受損會有黃疸、黃疸性的鞏膜,又因為凝血酶原的製造不全,造成淤青、掌紅斑。而蛋白質製造也會受影響,會產生肌肉耗損、肌肉運動障礙。門靜脈高血壓使得腹水、臍圍靜脈區張,且易有蜘蛛血管瘤,還會有睪丸萎縮、禿髮、女樣男乳、毛髮分布改變。
肝硬化之內在症狀:腦性病變、食道靜脈瘤、門脈高血壓、肝硬化、肝腎症狀、茶色尿液、灰色糞便。
1. 門靜脈高血壓 Portal hypertension:門靜脈上升,導致腸胃道靜脈區張,易造成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合併症之一。急性出血期無法給於腸道營養,治療上可以採用內試鏡硬化治療,或施行分流手術。止血後,給於低纖維流質飲食,少量多餐並避免含酒精的飲料。
2. 腹水Ascites:因門脈壓上升導致大量水分蓄積在腹腔,且白蛋白合成降低,也會無法維持血液正常膠體滲透壓,造成組織間隙的水分滯留。此時必須限制納的攝取,若使用利尿劑時要注意電解質的平衡。若有做分流手術,會造成蛋白質的流失,必須在適當的補充蛋白質。
3. 肝性腦病變 Hepatic or portal systemic encephalopathy:原因腸胃道出血、尿毒症、感染、便秘、水分及電解質不平衡及高蛋白飲食,主要產生神經系統及行為異常,可分為四個時期意識不清、嗜睡,失去方向感有異常的行為、胡言亂語,有攻擊性的行為,最後會昏迷。
(1) 氨素:肝性腦昏迷之發生病因十分複雜,血中氨素之升高應只是蛋白質代謝異常的表症之一。
(2) 神經傳遞介質:臨床上,肝病患者中樞神經之神經傳遞介質(neurotransmitters),尤其是與氨基有關者,若發生障礙便會引起肝性腦昏迷現象。
(3) 氨基酸失衡:當肝硬化或其他肝臟疾病造成肝功能衰竭,氨基酸代謝異常導致各種氨基酸失衡,造成氨基酸有關之神經細胞功能障礙,應是肝性腦昏迷的主要原因。
(4) 中性氨基酸和支鏈氨基酸:支鏈氨基酸(BCAA)以及Phe、Tyr、未被白蛋白圍繞的Tyr、Met及His等中性氨基酸,可經由L系統,通過血腦障壁(BBB),通過的量則是依照自由競爭法則。
(5) 氨素上升
(6) LNAA上升
肝病患者之營養素需求
1. 肝病患者之能量需求
(1) REE:肝病患者之REE稍高,約25~30 kcal/kg/day,加上日常活動所需,能量需求及供應,可達35~40kcal/kg/day。有腹水的病患,需排除腹水之體重,依理想體重計算,且其基礎代謝率需要增加10 %,需要量也跟著增加。
(2) 能源物質:基本上,肝病患者能源物質之利用,以葡萄糖之利用率為主,雖因胰島素及升糖素變化影響,葡萄糖之利用率稍降,但葡萄糖能為主要之能源物質。脂肪酸之利用效率,雖不如葡萄糖,能可適量供應,尤其是中鏈脂肪酸之供應,可提供高熱量低水量之需求。
(3) 低血糖:嚴重肝病患者,常可見到低血糖現象,肝硬化明顯者,嚴重低血糖狀態(50 mg/dL)占50 %,尤其外加侵入性診斷治療過程,或感冒、出血、手術、腎功能變差等壓力,低血糖將更明顯。故肝病患者需隨時監控血糖,不足需隨時補充大量葡萄糖。
2. 肝病患者之蛋白質需求
(1) 蛋白質需求:肝病由於肝細胞合成蛋白質能力差,全身代謝量又高,故蛋白質之需求比平時高,可達1.5~1.7 g/kg/day以上。
(2) 肝病之蛋白質代謝不良原因:肝細胞合成蛋白質量減少、蛋白質異化作用增加、氨基酸可作為糖質新生之原料而使消耗增加、腹水量大造成血清白蛋白減少、因門靜脈高血壓造成腸胃道出血,喪失血中之血球及血漿蛋白等。
(3) 氨素平衡:正常人0.8~1 g/kg/day;肝病初期1.2 g/kg/day;增加為正氮平衡1.7 g/kg/day以上;肝硬化或肝衰竭,缺乏蛋白質將更嚴重,但為防止肝昏迷現象,反而需限制氨基酸或蛋白質供應。一般建議肝病患者之蛋白質供應量為1.5 g/kg/day。
3. 肝病病患與PCM
(1) 因肝病病患有噁心、厭食、飽感、味覺錯亂或飲食限制、消化不良、蛋白質代謝異常等原因,肝病病患容易併發PCM之營養不良狀態。酒精性肝病或肝硬化者PCM發生率高達34~82 %。肝衰竭時,更100 %引發PCM現象。
(2) PCM會引起負氮平衡,使免疫力降低、肝腦病變等,這些患者若給予適當之營養治療,很明顯可改善肝功能、免疫力、肝性腦昏迷發生率、手術成功率乃至存活率等。
4. 肝病病患之維生素需求
(1) 肝病時,由於肝功能受損,連帶許多維生素代謝受損,引發許多維生素缺乏之併發症。如:缺乏葉酸、B12會引起貧血;缺乏B1、B6、B12會引起神經炎;缺乏B1嚴重時,會引發神智不清、肌運動失調等神經症狀;缺乏Vitamin A會引發夜盲症。
(2) 酒精性肝病容易缺發維生素B6。
(3) 肝硬化時B12及葉酸容易缺乏。
(4) 鋅代謝不良時,會影響Vitamin A之運輸蛋白,導致Vitamin A移不出肝細胞。
(5) 膽汁鬱滯時,因脂肪代謝不良,可連帶引起脂溶性維生素A、D、E、K之缺乏。
(6) 據統計,肝病病患缺脂溶性維生素者佔40 %,缺維生素B群者佔10 %,缺葉酸者佔17 %。
各類肝病之營養治療
1. 營養治療肝病之目標:肝病之治療,除了內科用藥、外科手術外,足夠的休息及規律生活,勿太勞累也相當重要。此外,營養醫療可增進體力,調整代謝之異常反映等,也是肝病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
(1) 營養支持:補充氨基酸、熱量。
(2) 避免體內蛋白質消耗。
(3) 矯正PCM造成的體能流失。
(4) 促進肝細胞再生。
(5) 改善肝細胞功能。
(6) 預防肝昏迷現象。
(7) 改善免疫力、減少感染率。
(8) 減少住院日,改善生活品質。
(9) 活更久更好!
2. 營養供應途徑考量原則
(1) 肝病患者營養補充途徑:經口飲食、on NG、ND、NJ(食靜脈區張者不適合),胃、空腸造口(腹水、外滲、腹膜炎不適合)、PPN(補充口攝、管灌之不足,補充氨基酸,限水限鹽)或TPN。
(2) 由口攝食:基本上能以口進食最好。肝病患者常有食慾不振、厭食正等症狀,若攝取量不足,應飲食秘訣增加。如:少量多餐、濃縮型流質飲食、變化烹調方式、先固體再液體飲食、早餐食慾好,份量可增加、晚上適量甜點,防低血糖。
(3) 鼻胃管(NG):若能無法口攝足夠飲食,則可由鼻胃管強迫灌食。因長時期之營養供應,胃腸道飲食比靜脈輸液好,故應盡量以胃腸道飲食為之。
(4) 靜脈營養(PN):短暫之不足,可由周邊靜脈營養供應暫時維持,若太久無法口攝或鼻胃管灌食,可考慮胃造口或空腸造口。
(5) 全靜脈營養(TPN):腸胃出血嚴重或腸衰竭時,只好靠全靜脈供應。
(6) 飲食內容:醣類約300~400 g/day,可供應熱量,以五穀根莖類為主,可加甜食、精緻糖,以增加食慾。蛋白質約1~1.5 g/kg/day,優質蛋白質如蛋白、牛奶、瘦肉、豆類等均為上品,而富含高濃度支鏈氨基酸(BCAA)及麩氨酸(Glu)的奶類更好。脂肪不必限制太嚴格,只有黃疸病患才需限制,易消化之脂肪食品如:奶油、乳酪、蔬菜油均為上品,需避免油炸、油膩的食物,而富含中鏈脂肪酸(MCT)之脂肪食物更好
3. 肝硬化:此時期病患低血糖現象相當普遍,且由於胰島素及升糖素之逆質變化,葡萄糖利用效率降低,RQ值下降,表示脂肪之使用比率增加,但較易引起酮酸症,飲食仍以澱粉、醣類為主,應採取少量多餐方式。
(1) 肝硬化穩定期:熱量需求為30~40 kcal/kg/day,以醣類為主食,脂肪(.尤富MCT者)可多吃,蛋白質供應以1~1.5 g/kg/day為原則。綜合維生素包括Vitamin A、B群、C、D、E、K均很重要,自然食物中富含鋅、鐵、鈣者也很重要,應避免人工防腐劑之食品。
(2) 肝硬化腹水期:需限制水分之攝取,以免造成腹水更嚴重。水分限制每日量約在1~1.5 L之間。需限制鈉之攝取,以防止滲入腹水同樣造成腹水更嚴重,同時需防止因利尿劑之留鈉排鉀作用,引起高血鈉現象。住院中限鈉在0.25~1 g/day之間,居家則較不易,但也應嚴格限制在2~5 g/day之間,日常飲食調配可以低鈉高鉀之代鹽為之。日常生活中,牛奶及麵包都含鈉量大,需減少這類飲食。需多吃富含鉀離子之食物。哈密瓜、香蕉、木瓜、奇異果等含鉀量高,應鼓勵多吃,尤其是利尿劑使用期間。
(3)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期:主要因肝硬化引起腸胃道靜脈區張所致。此時若以口攝食,需注意用軟質飲食,如:蒸、燉方式較佳,病患需細嚼慢嚥。為了避免便秘,高纖食物也要定期給予,但非太粗糙之纖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