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
最常見的症狀為吐鮮血或咖啡渣樣的嘔吐物以及解黑便或柏油樣瀝青便,而病人的臨床表現常取決於出血的程度、速度及是否伴隨有其他心臟、肝臟或腎臟疾病等,當然其出血源疾病本身的症狀亦有關。一般而言,出血量在500cc以下,且出血速度緩慢時很少出現全身症狀,而更大量的出血或出血速度很快時,常伴有暈厥、頭暈、噁心、盜汗、口渴、皮膚蒼白及冰冷、心悸甚至低血壓及休克、死亡,後者的出血狀況應是急診情形。
上消化道出血常見的原因是:1消化性潰瘍2糜爛性胃炎3食道或胃靜脈瘤4食道胃接合處黏膜撕裂,這些疾病佔所有能發現明確病變的上消化道出血的90 %以上。
1. 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大多數為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病人常自己知道有很久反覆發生的病史,有時甚至有多次出血的經驗。
2. 糜爛性胃炎:可能和喝酒,使用消炎、止痛、退燒藥如阿司匹靈等有關,但是糜爛性胃炎也常發生於燒燙傷、重大手術後和嚴重全身性疾病的人。
3. 食道或胃靜脈瘤:靜脈瘤出血的特徵常常是突發和大量,而且是鮮血,病人常描述吐「幾碗公」的血,原因常常是因為肝硬化導致門脈高壓所致,至於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在美國主要是酒精引起,在台灣則主要是肝炎。
4. 食道胃接合處黏膜撕裂:這種黏膜撕裂引起的吐血,常出現在食道胃連接處,其特徵一開始常為乾嘔或嘔出一堆剛吃下的食物,接著吐鮮血,吐血量也很多,在臨床上碰到的病人常是所謂『出酒』者。
5. 其他疾病:如胃癌,息肉等較少見的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治療
1. 插鼻胃管:當出血狀況較不穩定時(吐血),插鼻胃管是必須的,可觀察出血的程度。
2. 內科治療:由胃鏡檢查可知道出血部位,並可從胃鏡注射止血藥物、或電燒止血。
3. 輸血:檢驗報告有貧血(血紅素不足)或凝血時間延長,則需輸血。
4. 外科治療:經內科治療仍持續出血,視病人狀況採取手術治療。
5. 急性出血時,需暫時禁食、補充大量點滴。
注意事項
1. 住院期間配合醫師所採取的醫療處置(如:禁食、插鼻胃管)
2. 如廁時觀察大便顏色(隨著出血情形改善,糞便顏色由紅→黑→墨綠→黃)
3. 急性出血時,勿自行下床
4. 糞便顏色如果由正常顏色,突然轉變為黑色需馬上告知護理人員。
上消化道出血預防事項
1. 正常生活作息、避免熬夜
2. 三餐定時定量,進餐時細嚼慢嚥
3. 禁煙酒
4. 刺激性食物少吃(辣椒、咖啡、茶、糯米、油炸食物)
5. 勿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藥、阿斯匹靈
6. 平常如廁時需看一下大便顏色
- Aug 15 Tue 2006 14:26
上消化道出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