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距離小學已經開始倒數1個月,也開始嘗試過動症藥物治療。上一篇提到考慮用藥的歷程。

可能會有人疑惑為什麼這麼小就要吃藥?難道沒有不吃藥的方法?小孩子活潑不是病,家長為什麼要把他貼標籤?是不是家長用藥物方便控制小孩?

 

以前我也會有同樣的疑問,但經歷學習認識了那麼多年,這些疑問早就得到答案。

 

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注意力不足有分為兩種類型,1種是單純注意力不集中,他不會蹦蹦跳跳、活動力旺盛,但是注意力不足,所以沒辦法專心做好事情,思緒是分散凌亂的。

另一種就是很外顯性的過動,衝動控制不好,也伴隨著注意力不集中。跳來跳去,任何時候都超級HIGH,當下看到什麼就衝過去做也沒考慮過後果,無法專心。

 

根據最新的精神醫學診斷準則,診斷需要

  1. 有不專心或過動、衝動的症狀
  2. 出現的頻率及嚴重度較同齡兒童為高並持續六個月以上
  3. 七歲之前就出現症狀,並且出現在兩個場合以上(例如:學校及家中)

 

不去接受面對,長大自然就會好嗎?

「我的小孩沒什麼,不過是活潑點嗎?」這是第一次托嬰中心要求我們去聯合評估我和老公的想法。由於托嬰老師反映、督導的建議、特教老師的觀察、園長的要求在孩子17個月的時候,安排了聯合評估,診斷出:疑似自閉症、疑似過動症、語言發展遲緩、多重性發展遲緩。

 

我們將孩子帶離的托嬰中心,覺得不以為然:「醫生是亂說的吧!」「應該長大就會好了吧!」將孩子留在家裡托婆婆照顧,也安排了11堂的早療。

 

直到準備要上幼兒園,參訪被拒絕,讀了第2天被帶回才驚覺,原來孩子不是「活潑」這麼簡單。

我的孩子,上課第二天就被迫帶回-特殊孩子的父母,我們該怎麼辦

 

過動症一定要藥物治療嗎?

藥物是有效和基本的介入,6歲前會先從親職教育、行為治療及學校教學,三方一起努力。從被學校拒絕後,開啟了積極的早療課程。

 

家長對孩子的狀態的了解與接受,是關鍵的第一步。

如果對「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以下簡稱ADHD)」不了解,會產生不少誤解

曾經我也有過「老師為什麼要一直和我告狀,一定是老師貼標籤,學校不想用心教」、「孩子就是這麼壞他故意的」、「我有叫他不要跑跑跳跳,可是講不聽」

 

了解孩子的處境,認識過動的他不是故意調皮搗蛋

ADHD是大腦不分泌物異常導致孩子一直處於亢奮、衝動、分心的狀態,不是教養的問題。那為何要親職教育重要?若家長無法理解孩子無法控制衝動的行為,一昧的責怪、處罰,容易有反抗行為、挫折感相對的這類孩子長大後容易接觸非法物質,濫用依賴來逃避現實的挫折。

 

每一堂課的早療,都是家長親職教育的養分,早療的第一年,因為不懂孩子的狀態,在學校又打人,在校園內亂跑處處充滿了挫折,流著淚和治療師溝通,怎麼會這樣?

103774

親師之間的溝通,關關難過關關過

學校及老師的反應,是一種訊號,希望孩子可以有更多專業的協助,在早療課程上可以和治療師溝通發生的事件,該怎麼處理。

接受、同理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狀態,用教育代替責怪及處罰。

每天上學前提醒,如果在學校發生不愉快的事情,請先找老師協助,如果真的很生氣,先用講的提醒同學,左手抓右手,深呼吸。

在校園裡亂跑,學校老師也給予一定的彈性,讓他慢慢的縮小跑的範圍,慢慢拉回團體內。

 

生活飲食調整,固定作息,避免NG食物

腦部分泌物會因為作息、氣候等許多因素會有浮動。

保持規律作息,是原本給婆婆帶就維持的生活型態,但還是有可能會遇到出遊、到新環境、甚至是氣溫的變化,人就跟著浮動起來。不可能不變動,那就是預告變動,和減少變動的幅度。

飲食這點,身為營養師很清楚,但是面對自己的孩子,學理跟不上實際。厭食、挑食、不食曾經副食品不吃,婆婆祭出布丁餵食,再大一點的一口糖果一口飯到幼兒園後積極療育後,先斷絕可能會影響的食物,避免甜食、加工品(尤其色素),減少suger high。加強有益營養補充,高單位魚油、綜合維他命、酥糖酸鎂、益生菌等,實證研究可以幫助腦部發育及與腦部神經傳導相關的營養素。

129912100_1300331420332551_8386858933946392479_n  129796510_412435086620641_8694855864143698876_n

最後接受孩子的幼兒園是一貫道的幼兒園,飲食採蛋奶素,訓練吃菜的日子,讓他整體越來越穩定。

 

ADHD的藥物治療,要滿6歲才開始進行,在那之前我們能在他腦部發育黃金期間,努力多少,都會是他往後行為的基礎。

 

依照醫囑處置,做對孩子最好的決定

吃藥、不吃藥?周遭都會有許多意見。

296382794_574135280850420_5023467489720439269_n

身為主要照顧者的家長,應該是陪伴孩子最多,最了解孩子狀態的人。沒有人會想要刻意讓孩子成為藥罐子從小吃藥,但如果你的孩子需要藥物幫助,例如:細菌感染到敗血症,你會因此不給他吃抗生素嗎?

 

從入幼兒園的讓孩子融入團體生活,避免其他孩子和老師受傷開始情緒用藥,一邊上著心理課程,幫助他調節情緒。從2歲開始早療到6歲,幼兒園老師的包容、不只1位治療師提及孩子有努力但無法控制自己的活動,每個月回診的復健科醫生希望提早用藥幫助孩子到滿6歲,上週的試藥劑量無效,回診和心智科醫生討論,也在相關社團裡潛水,看著大家對藥物的反應

 

以上這些都不是倉卒的決定,是諮詢過孩子的老師、治療師、醫師,當然也有和孩子說明相關的部分,每次用藥我也一定會查詢藥物仿單,去了解藥物的機轉、作用、劑量及可能相關的副作用。

 

真的很擔心孩子上小學,無法坐在椅子上上課,影響老師和其他孩子,所以和幼兒園老師討論後,在準備上小學前開始試藥。這並非幫助我好控制孩子,是希望他可以在團體生活中適應學習。

 

這週再次調整藥物劑量時,感覺到老公的不捨、心疼及覺得應該沒必要,加強訓練就好了。ADHD真的不是「訓練」就會好,並不是不訓練,而是訓練了3~4年了,要肢障的人可以跑步,可以訓練,但請給他輔具。

 

每個孩子的藥物反應不同,超過一般劑量才有反應,也不會是唯一。

292535904_4933133140147556_4441551078993318625_n(用藥前)

週末往上調整了5毫克後,原本面對評量跑走、離席、無法坐好的小孩,可以端正的坐著聽著引導完成任務這是多大的鼓舞啊!

295810830_453424480125875_7498843959045678846_n(用藥後,太熱才在房裡寫評量,平常寫字桌面不會有雜物)

這一路走來,我相信孩子也很努力,沒有孩子是想要故意使壞。

當孩子說著,他希望可以早點用藥,得到他人對他的鼓勵與肯定。當孩子說著,他腦筋裡一直出現奇怪的想法和做法,他無法控制自己要去做的行為

我相信用藥對他而言,是種幫助。

 

獻給相關對於藥物的迷思的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明萱 的頭像
    明萱

    明萱營養天地

    明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