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煩惱,前一年的反社會人格與攻擊性漸漸緩和。
現階段的心理行為治療針對在他注意力不集中,分享一些教養心得。
上課前,講解上課規則:
1.要愛惜玩具
2.課程結束後要收拾玩具
3.認真聽老師說話
聊聊近況後,開始與心理師進行活動
活動1:紙上有多種昆蟲躲在圖案中,須找出昆蟲並數出正確數量。
目的:希望他視覺搜尋,增加專注力,加上學習數數及進一步用方法不要重複數。
類似下圖(左腦右腦多元智能開發〈3/4歲〉出版社:上人文化)
![436500363_b3 436500363_b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hiuan0502/1609322290-1238473216-g.jpg&width=325&height=493)
第一昆蟲尋找成功,雖然再數數的時候有點跳著,但最後的總數竟然是正確的。
要繼續第二種昆蟲就不願配合,玩筆,亂畫圖紙,大笑自言自語。
最後跑走到處翻玩具玩,又試探性地看了我和老師幾眼。
口頭上請他回來完成任務,進一步老師去阻止他玩玩具後,挑起小兒的情緒。
一陣抓+踢老師。
擔心老師受傷,我去環抱住小兒,試圖溝通-無效(當成耳邊風)
在一陣激動後,聽到外面的聲音。
分散注意力後,心情有逐漸緩和平復,我也把他放開,自由活動。
小兒躺在地上看得天花板上灑水器,詢問:那是什麼,旋轉後可以噴水嗎?為什麼我們家沒有灑水器?是不是惠能學校有滅火器就不用灑水器?我要同時用灑水器和把綁住的打開再用滅火器超厲害的那種...
又老師詢問要不要做活動,他以為“活動”是外面聲音的意思就有繼續進行。
活動2:有四個不同顏色的樂高積木。聽老師指令“拿取”或“不能拿”,“放下”樂高。
目的:讓他學習聽從指令,希望他做什麼,聽完整句,不能做什麼。
有順利進行。
最後詢問最近狀況不佳,產生依賴性的問題。
像是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或是拖拖拉拉之類的,常被責罰。衍伸出他似乎想要用「退化行為」來尋求大人對他的關愛。
可以從一早起床流鼻涕要媽媽去抽衛生紙,然後其實衛生紙就在他手邊。
到上廁所要人家先讓他,幫他脫褲子,幫他扶小鳥...諸如此類的鳥事。
有時候難為在於,你知道他在尋求關心,可是也加上行為不當情緒上的加乘,更加重希望他可以做好自理這件事。
到底要幫忙他,讓他覺得我們愛他?還是要堅持下去,讓孩子學會該完成的事情?
心理老師反饋,用哭鬧、退化等任何行為都是因果
1.請他表述他用哭鬧的原因。
2.責備時,強調是針對“行為”而不是“人”
=》讓他知道是不適當的行為引起人家的情緒,而非“不喜歡他”
3.依賴性的行為,若堅持下去他可以接受學習到這樣的方法不可行,就要堅持。避免哭鬧行為負增強。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